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我校学前教育(艺术类)本科专业自2005年秋季开始招生,至今已有两个年级共185人,今年计划招生80人,在校生人数将达到210人左右,本科教学初具规模。由于此专业承担着包头乃至西部地区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关系到我市及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质量和水平问题,所以,明确本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问题尤为重要。
学前教育专业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助教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有5人,在读博士、硕士的有5人,本科学历的有4人。所学专业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有5人,教育学、教育管理专业的教师有9人。目前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术梯队较为合理。
学前教育(艺术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立足幼教师资,兼顾相近相关的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科研、工作人员。课程严格按照学校学分制管理办法设置,课程结构分为两大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专业限制性选修和专业任意选修课。必修课所占学分比例为62%,其中包括20%学分的实践环节,选修课所占学分比例为38%。课程设置注意理论性和技能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专业定位。
我院设有艺术教研室,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艺术教育的师资条件,还有琴房5间、画室2间、舞蹈房1间。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基本保证了正常的教学。
1. 由于新建专业,办学经验积累较少;还没有比较科学、合理、先进的培养方案,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还没在教师教学中成为自觉行为。现代的教育理念、先进的培养模式、科学的培养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较欠缺。
2.教师的学历层次相对偏低,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缺乏,高层次人才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数教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来源的地域不广。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目前能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的教师比较少,科研成果层次水平不高,在学术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还没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发展。
3.目前只有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已经制定,还有许多课程的教学大纲没有完成。主要原因是学前教育(艺术类)本科为新办专业,尚无现成模式可循,需要有一个探索、思考和完善的空间,而且前期的工作主要是修改和完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是后一项工作。
4.学前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专业,但在各类课程所占学分的比例设置上和学校所有其他专业没有两样,实践教学相对较弱。在职业技能教育和艺术教育两大方面特色不是很突出,原因是缺少必要的保证条件。
5.办学条件上还缺少必要的保障。艺术教学的基础设施、设备十分匮乏,师资短缺;学前教育没有实验室,图书资料紧缺,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学前教育(艺术类)本科专业“十一五”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贯彻“基础扎实、注重养成、技能全面、突出艺术”的方针,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科学的培养方案为依托,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龙头,争取在2010年前后,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在社会上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的专业。具体目标为:
1.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具有学前教育工作和学前教育科研工作所需要的高等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及基本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园、相近相关的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修改、完善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方案、争取2007级的培养方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确定合理的各类课程比例,以适应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素质的要求。
3.创建与“基础扎实、注重养成、技能全面、突出艺术”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艺术类学前教育本科的创新教育体系,凸现“以德为先,加强基础,教师职业技能教育和艺术教育为重点,强化实践能力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4.师资队伍的建设,力争在3—5年内,建立一支能确保课程质量的师资队伍,形成专业研究方向明确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涌现出1—2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5.提高科研的层次和水平,在教学研究与改革上形成良好的基础和氛围。承担和参与省、院级教研立项课题逐年增多,并能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争取获得省、市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项逐年增加。部分学科领域或方向上,如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幼儿艺术教育等,争取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发展空间,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产生一批新的高质量科研成果,并衍生形成新的学科。
6.争取建立教育系的附属幼儿园,附属幼儿园既是教学科研结合的经济实体,又是学前专业进行教学、科研示范的校内基地。创建学前教育的实验室,为教学、科研提供实践的场所,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7.在教材建设方面,积极使用全国性精品、优秀教材,努力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使本专业的各门课程使用近3年出版的优秀教材的总体比例达到50%。面对教学资料与教材的缺乏,鼓励教师自编教材,争取在2010年有2至3部自编的特色教材出版。
1.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教授委员会应专门研究专业建设规划与课程调整问题,指导各系制订详细专业建设规划及专业建设实施计划。
2.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也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
3.强化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设立师资培养专项经费,加大学术梯队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建立与完善特聘教授制度;抓紧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梯队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资助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校造诣的学科专业带头人。
4.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完善重点专业评估制度和课程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对传统专业、新兴专业、优势与特色专业核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